寧波宏森園藝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寧波鄞州區鄞州大道217號
電話:13819812104
郵箱:521059434@qq.com
近年來,各地興建蔬菜大棚的熱情高漲。但是,部分地區在建棚時,往往是照著葫蘆畫瓢,忽視了當地的自然條件,結果出現了很多問題,不僅縮短了蔬菜大棚的使用壽命和實用性,還降低了蔬菜的產量及品質,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就當前蔬菜大棚建造中存在的誤區做一些分析,提醒各地菜農注意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
誤區一:棚內下挖過深
棚內下挖過深為當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菜農為了最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加大投入建造“高標準”蔬菜大棚,使得棚室高度越建越高(有的甚至棚室內高度超過6米),大大增加了棚室墻體(北墻和東西兩墻)的土方量,需要在棚內大量取土堆砌墻體,下挖也就越來越深。二是,部分菜農認為,下挖越深越保溫,越有利于蔬菜生長,以至于出現了“地窯式”蔬菜大棚(棚內距離地表2.5米深),這些都是不合理的。三是,建棚者為了省工省時,在堆砌墻體的過程中,直接從棚內下挖取土,棚前土壤卻沒有利用,更增加了棚內與棚前地表的高度。
棚內下挖過深的害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必然會造成棚前臉處出現較長的遮陰帶。 “地窖式”大棚正是由于冬春季棚前臉處見不到光照,無法進行蔬菜生產或蔬菜長勢極差而得名。棚內溫度(氣溫+地溫)因接受太陽光照而提升,處在遮陰帶內的蔬菜則會因溫度過低而出現“低溫障礙”。同時,蔬菜生長因缺乏光照而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導致“面黃肌瘦”,甚至“饑餓”而亡。另一方面,建棚者把棚內熟土堆砌墻體利用后,裸露地表的是一層生土,有機質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匱乏,透氣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當季蔬菜生長必受影響。此外,蔬菜大棚下挖過深,對于一些地下水位過淺的地區更不適合,棚戶建棚下挖過深,會使種植的黃瓜等普遍出現漚根、死棵現象,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那么,一個適宜于反季節喜溫蔬菜生產的棚室該如何規劃建造呢?經過摸索、實驗,一般情況下,采用鋼管作骨架,棚內最高立柱選用5.8米(下埋60厘米左右),后墻高度4.5米左右,棚內下挖0.5—1.2米的棚室最為恰當。在建造該類棚室的過程中必須強調,墻體用土也要從棚前空地下挖取土,下挖深度視情況而定,一般要在0.5米以上。如此建棚,可使得大棚前臉處僅有不足0.6米的深度,減少了遮陰帶面積,同時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溫性能。
建棚始終要堅持 “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對于一些耕作層淺、地下水位低的地區,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蔬菜大棚,不能出現“地窖式”棚室。應盡量減少下挖深度或直接在地表建棚。
對于現在一些地方已經建成的下挖過深的棚室,我們建議采取一些補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夠保證棚室整體牢固性的前提下,將棚前臉處的土層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積。二是將水渠規劃在棚南端,并做走道,而將蔬菜定植到棚北墻根,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對于棚內易發生澇災的棚室,我們建議:一是蔬菜種植要起高壟(35厘米左右),增加土壤耕作層,利用根系生長,避免漚根、澇根。二是要在棚后下挖深坑,降低棚內的地下水位。該做法已經在很多地方廣泛應用,效果不錯。
誤區二:墻體內外坡太陡
墻體內外坡太陡是蔬菜大棚建造過程中的一個細節問題。一些菜農建造的蔬菜大棚墻體內外坡太陡,有的甚至無坡向,呈垂直墻體。據當地菜農講,蔬菜大棚墻體建成帶坡向的,必然要多占用棚與棚之間的土地,棚內的種植面積也減少了不少。從占用土地多少考慮,菜農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若從蔬菜生產的角度考慮,棚墻體內外坡太陡就顯得不合理了。
其原因有二:一是墻體內側坡太陡或無坡度,減少了墻體的總表面積,進而降低了白天墻體的蓄熱量,棚(夜)溫易受影響,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長、發育。二是東西墻內側坡太陡或無坡度,一天之中,早晨或晚上棚內光照易被東西墻所遮擋,并且遮擋的時間和面積隨著墻體坡度的減小而增加。棚內光照不足,將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降低其產量及品質。另外,墻體內外兩側有坡度,墻體呈梯形,又可增加棚室的牢固性。
那么,如何建造蔬菜大棚墻體更符合蔬菜生產呢?我們的試驗證明,蔬菜大棚墻體堆砌好后,可以用挖土機在棚內進行“切墻”,使得墻體呈梯形,墻體上部與下部之間的距離在0.5米左右。而東西墻在切制時,為了提高棚內的光照條件,除了蔬菜大棚選址要北偏西5°-10°外,還可在堆砌時向東或向西分土,使得東墻或西墻分別偏外10°。此外,為了提高蔬菜大棚的保溫性和利用下雨下雪流水,墻體外側也要留坡。
誤區三:棚內立柱埋設不當
在蔬菜大棚內,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撐拱桿,防其彎折??墒?,我們在下鄉的過程中發現,不少蔬菜大棚剛剛建成半年,就出現了立柱斷裂現象。經我們考察,該情況與立柱埋設不當有關。
分析原因為,出現斷裂的立柱為(從北往南數)第四排,斷裂的位置在立柱下端40厘米處,立柱裂痕呈橫向,由南側向北側擴展。造成如此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埋設該立柱時未將其向南傾斜,而是垂直于地面,結果在不斷使用后置式卷簾機卷拉草苫的過程中,形成的巨大推力通過拱桿作用于該排立柱,進而使其折斷(注:垂直于地面的立柱所能承載的作用推力要遠遠小于稍微向南側傾斜的立柱)。受蔬菜大棚建造的制約,一旦棚內立柱出現斷裂,重新更換立柱的難度比較大。在此,我們建議,如果僅僅是立柱出現輕微斷痕,可以采取在其一旁增設加固短立柱的方法。
那么,在蔬菜大棚建造中,該如何正確埋設棚內立柱呢?我們建議,蔬菜大棚埋設立柱,可分三大步驟進行,即先布線,再定“標尺”,最后分次埋設立柱。
第一步:規劃布線。以蔬菜大棚內徑100米長為例。通過實地規劃可知,100米長的地塊,按照3.5米一間(因3.5米一間,不僅利于蔬菜做畦整地,可定植5溝蔬菜,而且能提高大棚的整體承載力),地塊中間可規劃出28大間,棚東西兩頭剩下各1米的兩小間。按照此規劃,分別用卷尺測量出每一間的具體位置,而后南北向進行布線。
第二步:定“標尺”?!皹顺摺笔侵赣糜谄渌⒅裨O時參照的標準立柱。一般是以棚東西兩頭的立柱作為“標尺”。以在山東壽光建棚為例,假若大棚后墻內高4.5米,可選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別為:第一排加重立柱5.5米(偏北斜)、第二排加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四排立柱4.8米(偏南斜)、第五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兩排之所以選擇加重立柱,是因為大棚建成后,該處將承受卷簾機和草苫的總重量。在選好立柱之后,再根據布線圖,分別把棚東西兩頭的兩列立柱埋設好即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為60厘米。并且,第一排立柱要偏北一些,從而能使得后墻上的斜立柱(菜農俗稱“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與水平線夾角45°左右,一方面是為了提高第一排立柱的承載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內冬季的日照時數。
第三步:分次埋柱。以棚東西兩頭的“標尺”為準,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進行依次埋柱。方法:埋設第一排立柱時,先將用于第一排的立柱,從其上端往下測量并標記出3米的位置。然后,在“標尺”立柱(從其上端往下)3米處東西向拉一條標線,立柱埋設后,標線要與立柱的3米標記處重合。按照此方法,再埋設第五排立柱,最后,埋設內部的各個立柱即可。
誤區四:棚膜覆蓋有誤
蔬菜大棚只有通過覆蓋棚膜后,才會真正發揮“溫室”效應。因此講,選購適宜于蔬菜大棚的薄膜,并通過正確的棚膜覆蓋方法,延長棚膜壽命就顯得尤為重要??墒?,前不久,我們下鄉走訪時,發現不少農戶棚室的棚膜覆蓋存在問題。首先是棚膜的選購有誤。一般而言,蔬菜大棚薄膜共分兩幅,一幅為屋面棚膜,另一幅為放風棚膜。前者我們建議選購透光率高、無滴消霧性強、壽命長的聚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高溫復合膜,后者建議選購使用聚乙烯成分棚膜??墒?,不少農戶卻用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作為了放風棚膜。其中,一菜農的蔬菜大棚長100米,由于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伸縮性大,故而他僅僅使用了90米長、2.2米寬的這種棚膜。結果,本來在放風口處,屋面棚膜與放風棚膜重疊30厘米,可保證“閉風”效果,可是,時間一久,具有伸縮性的聚氯乙烯棚膜“收縮”了,進而導致閉風不嚴實的結果出現,假若是冬季夜間,閉風不嚴實,易造成蔬菜凍害發生。故此,我們強調,不要選用聚氯乙烯的棚膜做放風棚膜。
此外,我們還發現,棚膜覆蓋后的壓膜繩固定有誤。壓膜繩的主要作用就是“壓住”棚膜,而不是破壞棚膜。不少農戶棚室的壓膜繩是從上至下傾斜式拉放的,而不是上下直著拉。由于壓膜繩傾斜式拉放,使得其橫跨在(大竹竿或鋼管)拱桿上,時間一長,再通過拉放草苫,壓膜繩與棚膜來回摩擦,結果導致棚膜出現破損,得不償失。
誤區五:棚高、棚寬不成比例
棚高指蔬菜大棚的高度,一般測量時以棚內(從北墻數)第二排立柱的高度為準;棚寬指蔬菜大棚的跨度,一般測量從棚內北墻根處的水渠邊至大棚前沿。俗話說,“有高度才會有跨度”,可是我們走訪發現,不少棚戶為增加蔬菜大棚的種植面積,將其越建越寬。如一農戶新建大棚的棚寬達到了15.5米。但受水泥立柱和墻體承載力的約束,他家蔬菜大棚棚高5.5米左右,如此便影響了棚屋面的采光性。同時,由于棚體跨度太大,立柱承載力增加,使得他的棚室僅可使用重量較輕的保溫被,而無法使用物美價廉的草苫。此外,因棚太寬造成放風困難,尤其是冬季棚的前臉處,難以將濕氣放出,病害容易侵染,成為棚內蔬菜的“病源區”,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易發生。
那么,在建造蔬菜大棚時,該如何規劃其棚高、棚寬呢?理論上講,蔬菜大棚的高度與其南北跨度應根據當地的緯度來定。首先,要明確蔬菜大棚的高度與其跨度決定著棚室采光面的角度,而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制約著太陽光入射角的大小。
其次,測量證明,太陽光的投射率與光線入射角關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圍內,太陽光線的入射率變化不明顯,當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隨入射角增大,其透光率急劇下降。再由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公式:棚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陽高度角-太陽光入射角40° 。(注:太陽高度角一天之中,中午最大,早晨出太陽時為零,大棚采光面的角度應適當增加5°-6°。)可以看出,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受當地太陽高度角的制約。例如:在北緯35°左右地區 (山東棗莊、臨沂等地),其冬至時太陽高度角為31.6°,建造大棚時,其棚屋面采光面的角度應大于 23°(ɑ=90°-31.6°-40°+5°=23.4°)
那么,蔬菜大棚的南北總寬度就可以用下面公式算出:大棚南北總寬度=大棚最高點高度×ctgɑ(ɑ為棚屋面采光面角度,此為余切值)+后坡面的投影長度。按照以上方法,可確定出蔬菜大棚的棚高和棚寬。
誤區六:選址不佳
蔬菜大棚是一種投資成本高、使用年限長的固定設施,一旦建造選址不佳,必將影響以后的棚室蔬菜生產,降低種植效益??墒?,我們在下鄉走訪中發現,不少棚戶的蔬菜大棚,或距離公路太近,造成棚屋面上的粉塵量過多,影響了光照;或建在了低洼地塊,雨季易造成棚內澇災,蔬菜漚根嚴重;或棚前、棚后有大樹、建筑物等物體遮擋,棚內采光差,蔬菜生長受影響。另外發現部分棚戶的蔬菜大棚在定其方位上偏離太大,以至于影響了棚屋面的采光角度。以上情況均與蔬菜大棚建造前選址不佳有關。
那么,蔬菜大棚建造該如何正確選址呢?我們強調,選場地、定方位是其選址重點。
選場地:蔬菜大棚場地選擇的原則有三,一是選擇光照條件優良,大棚的前面、東西兩側無高大建筑物、無煙塵較多的廠礦、樹林、山峰等地塊建棚為宜,以免造成遮蔭,影響蔬菜生長。二是土質忌過黏、過酸、過堿土壤酸堿度在6.5-7.5之間適宜番茄、黃瓜等蔬菜生長,若土壤偏酸或偏堿不是太大,可通過使用石灰或醋渣進行調解 ,同時強調土壤耕作層不宜過淺,至少在40厘米以上。三是建棚場地不宜選地勢低洼、靠近湖泊河流的地塊,因其地下水位較高,汛期棚內的濕度過大,蔬菜易發生澇害。而冬季易造成棚室地溫過低,蔬菜根系生長受影響,且病害增多。
定方位:在選好場地后,先利用指南針定好南北向,然后拉一條長為3米的南北直線,再從南北直線南端斜向西北拉一條長5米直線,再從南北線北端向西拉一條長4米的直線,將其與5米的斜線前端重合,即確定直角90° ,最后將東西線延長后作為大棚后墻北邊基準線便可。實踐證明,采用正南或南偏西5°的方位角,每天中午太陽光線與前棚垂直,冬季大棚光照時間最長,儲熱最多,利于蔬菜生長。